假冒央企签下百亿投资项目,随州咋这么容易上当受骗?
文|清哲木
这不是天方夜谭,也不是网络谣言。一家假央企把随州骗得团团转,该市委书记与市长亲自出席签约活动,差一点把这个项目做成“以假乱真”的政绩。
湖北随州签约158亿项目,项目方是假央企?一个地级市,包括市委、市政府这么多领导是怎么被骗子骗上钩的?按说能当上这个级别的领导智商都不低,骗子却如鱼得水假戏真做得那么冠冕堂皇。这样的智商能领导地方高质量发展吗?真是不敢想象!如果造成经济损失应该直接追究随州市负责该项目的责任人。这是骗子狡猾?还是相关职能部门失职渎职?我相信群众能够分得清问题的根源。

现在信息这么透明,难道随州市相关部门竟然不去查证?抑或是“周瑜打黄盖,一个愿打一个愿挨”,现在地方政府的防诈骗意识就这么低吗?妥妥的官场现形记,158亿的招商项目,政府连业主是央企还是私企都没弄清楚这是严重失职,也是天大的笑话。只能说随州市相关部门没有为领导把好关,出这么大的岔子,太不应该了!
这么大的项目,难道参加签约仪式的领导们,一个也没有对项目的真实性产生过疑问吗?没有对公司的“央企”身份产生过怀疑吗?特别是湖北省国资委、随州市国资委,真的连国务院国资委有没有“经济发展中心”,能不能直接对外持股企业都不知情吗?但凡对国务院国资委的财政部有一点了解,也应当知道国资委没有这家机构,就应当对企业的背景进行调查,而不是盲目签订高达158亿的投资项目。
哲木观察注意到:8月22日,随州市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回应媒体表示,“已关注,目前了解到的是正在核实情况,正在调查这个事情。”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没有“经济发展中心”这个机构,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,这家企业的央企背景肯定是假的已经无法改变。随州居然还不死心面对这个尴尬的现实。
据报道,随州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28天,被当地称为“随州速度”当正面典型宣传。这种超常规的效率压缩了必要的尽职调查、资质核验和可行性评估程序,给了假国企可乘之机。

158亿元的投资规模、航空航天的高科技属性、300亿元的年营收承诺——这些亮点精准命中了地方官员对“大项目”的渴望。从随州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都出席签约仪式的情况看,当地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。政府甚至承诺“当好保姆、保镖、保安”,将项目打造为区域发展新引擎。
假国企能够成功骗取地方政府信任,暴露出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多个漏洞。
随州项目签约前,显然缺乏深入的尽职调查和背景核实。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可能成为主要审核方式,登记机关主要依赖企业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核,并不进行实质审查。特别是湖北省国资委、随州市国资委,如果真的对国务院国资委的组织结构有所了解,就应当知道国资委并没有“经济发展中心”这个机构。这完全是审查失守,形式主义留下的漏洞,给随州带来负面影响。
当然,历史教训,随州并非第一次上当,只是“当当不一样”。签署协议时,随州市领导们满面笑容,将该项目誉为区域发展新引擎,承诺“当好保姆、保镖、保安”。
如今,这个158亿元的“超级项目”签约方涉嫌假冒,假国企骗局最终被识破,但留下的烂摊子需要当地政府和民众来收拾。这不仅是随州的困境,更是当前招商引资狂热中很多地方的缩影。如果最终调查结果这是彻头彻尾的一场骗局,那随州方面如何交代呢?这样的骗局,到底是骗子太狡猾,还是随州的官员责任心失守?